“會種田”變“慧種田” 農業插上科技“翅膀”
眼下正值春耕春種好時節,我市各地在農作物播種、田間管理等環節,運用新技術、配置新裝備,為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撐。
①郟縣:良種“長”出特色產業
近日,在郟縣白廟鄉司樓村的田地里,3臺辣椒直播機正來回穿梭,忙著把辣椒良種下播田間。
郟縣辣椒直播合作社負責人 李軍昌:合作社引進適應本地氣候的新品種——酷椒90,在本地試種了3年以上,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認可,抗病、抗倒伏、坐果能力比較強,產量各方面都比較突出,合作社就引回來開始大面積推廣。
近年來,郟縣以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,通過完善良種推廣網絡、集中培訓、現場示范等方式,將良種知識普及至廣大農戶。目前,郟縣優質良種在主要農作物種植和畜禽養殖中的應用率達到95%以上。同時,依托農業合作社、家庭農場,郟縣還建設了良種示范基地3個、示范種植良種30余個,累計發展“果蔬菌”10萬畝,帶動就業近10萬人,逐步形成了“一縣一業”“一鎮一特”“一村一品”的產業發展格局。
郟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、局長 王鐵軍:下一步,我們將繼續擴大良種在特色農業中的種植規模,打造鄉村特色產業品牌,讓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到良種引進、培育、生產等各個環節,在生產中創新,提升良種在生產中的貢獻率,讓農戶種植更加有經驗,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,生活更加紅紅火火。
②魯山縣:拱腰式智能機器人開溝種生姜
近日,在魯山縣張良鎮王營村村民王雪嶺的田地里,操作人員正遙控著一個拱腰式智能機器人“閃亮登場”,與小型田園管理機比賽,為生姜種植開溝。
在平頂山市、魯山縣農業機械技術中心的牽頭組織下,一場名為張良姜種植機械化(智能化)現場演示會的活動在田間地頭舉行。
據了解,拱腰式智能機器人的效率是普通小型田園管理機的三倍,如果收獲時用這種智能化農業機械,一畝地能省1000多元。
目前,市、縣農業機械技術中心正協調項目資金,在當地加快打造一個張良姜機械化(智能化)種植示范基地,為這一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引進新質生產力。
③舞鋼市:小麥“吃”上富硒“營養餐”
今天上午,記者在舞鋼市棗林鎮張卜莊村的麥田里看到,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地配比富硒肥,調試設備。伴隨著一陣陣轟鳴聲,一架滿載富硒肥的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,來回穿梭,均勻地進行噴灑作業。
據了解,在小麥灌漿期噴施富硒液能顯著提高小麥籽粒的硒含量。硒是維持人體健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,富硒小麥中有機硒的含量是普通小麥的幾十倍。富硒小麥在棗林鎮落地生根,是舞鋼市對傳統農業向現代科技農業轉型發展的一次探索。
舞鋼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 田珂:富硒小麥是首次在舞鋼市推廣,結合舞鋼市麥播實際情況,在8個鄉鎮(街道)、23家示范主體(種植大戶)進行實施,農技人員一對一進行宣傳、指導,根據小麥生長期,在拔節期、孕穗期、灌漿期分三次噴施富硒水溶肥,使每公斤小麥的硒含量達到300微克以上,每公斤小麥售價比市場價高約0.5元,經濟效益可觀,促進農民增收致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