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要內容 :
我市各地積極打造秸稈收、儲、運、用產業鏈,實現秸稈的綜合利用。
郟縣積極打造秸稈收、儲、運、用產業鏈,實現了秸稈的綜合利用。
5月31日,在郟縣薛店鎮唐村的麥田里,一臺大型秸稈打捆機正在作業。以前讓農民頭疼的秸稈變廢為寶,成了村民眼中的“搶手貨”。
薛店鎮結合自身產業發展特點和綠色發展理念,鼓勵種植、養殖大戶積極回收秸稈,圍繞秸稈“肥料化、能源化、飼料化”,切實提高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率。按照政府推動、市場運作、企業牽頭、農戶參與的原則,支持秸稈綜合利用企業、紅牛養殖大戶建立秸稈收儲點,構建以企業需求為基礎、村級組織為紐帶、農民為本的秸稈收儲運體系。
該鎮小麥種植面積有50350畝,現有8臺麥秸打捆機,年收儲秸稈8000噸,麥田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%,飼草供應全鎮38個行政村養殖的700頭紅牛,通過發展生態循環農業,‘小小秸稈’為全鎮生態畜牧養殖開辟出一片綠色發展的新天地。
據了解,去年以來,郟縣制定了“因地制宜,多元利用”的方案,多措并舉推進秸稈綜合利用,讓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,多地呈現“群眾得實惠,政府減壓力”的良好成效。讓“三夏”時節的“狼煙四起”逐漸成為“過去式”,讓藍天白云成為新常態。